安科瑞鲍静君 赵梦玲 不少企业在分布式光伏并网后,都会遭遇一个棘手问题:原本稳定在 0.95 的功率因数,突然掉到 0.8 以下,不仅没享受到光伏省电的红利,还因功率因数不达标被电网处罚。其实,这是光伏并网后常见的无功平衡问题,并非无解。下面就从基础概念、问题根源到具体方案,用通俗的方式聊聊,再看看安科瑞能提供哪些应对办法。 一、先理清:功率因数到底是什么? 简单说,功率因数就是企业用电效率的 “晴雨表",计算方式是 “有功功率" 和 “视在功率" 的比值,即功率因数 = 有功功率 ÷ 视在功率。 要理解它,得先分清两个关键功率: 
有功功率:是设备真正 “用得上" 的电,比如电机转动、灯光发光时消耗的电能,实实在在转化成了有用功。 无功功率:看似 “没做功",却是设备运转的 “bi需品"—— 像电机、变压器运行时要产生磁场,维持这个磁场就需要无功功率,没有它,这些设备根本转不起来。 为什么功率因数不能低? 对企业:功率因数越接近 1,电能利用越充分,输电线路损耗越少。如果低于 0.85 或 0.9(电网常见标准),不仅可能被罚款(zui高达电费的 15%),还会让变压器温度升高、线路额外耗电,缩短设备使用寿命。 对电网:低功率因数会造成资源浪费。比如企业实际需电 2 万度,功率因数高时电网只需供 2.2 万度(含少量损耗);若功率因数低,电网可能得供 2.5 万度以上,白白浪费电力资源。 二、光伏并网后,功率因数为啥会 “掉链子"? 很多企业疑惑:明明装光伏是为了省电,怎么反而拖了功率因数的后腿?核心问题出在 “有功" 和 “无功" 的匹配失衡,具体有三个原因: 无功需求没减,电网有功输入却少了 光伏逆变器的默认模式是 “专注输出有功功率",并网后企业优先用光伏发的电,从电网取的有功电就少了。但车间里的电机、变压器等设备,对无功功率的需求一点没少 —— 电网送来的总电量减少,可其中无功电的占比却变高了,按公式一算,功率因数自然就降了。 老款无功补偿装置 “跟不上节奏" 企业原来用的电容柜,是按并网前的固定负荷设计的,有两个明显短板:一是响应慢,投切电容组要等几秒甚至几分钟,根本应对不了光伏电量的突然波动(比如云层飘过导致发电量骤降);二是精度差,只能按固定容量补偿,没法根据实时无功需求灵活调整,补偿效果大打折扣。 并网点或检测点位置没设对 如果光伏并网点装在了电容柜电流互感器(CT)的前面,无功补偿控制器就没法准确捕捉负载的实际用电情况,相当于 “摸黑操作",电容柜该投的时候不投、该切的时候不切,功率因数自然稳不住。 三、安科瑞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:从被动挨罚到主动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,安科瑞有成熟的应对思路,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,既不盲目投入,也能解决问题。 1.光伏专用四象限控制器 突破传统控制器仅识别正向有功的局限,通过四象限测量技术,捕捉有功双向流动(包括光伏向电网倒送的情况)。实时计算动态无功需求,确保功率因数稳定在 0.9 以上。在自发自用比例超 70% 的企业中,可将功率因数从 0.6 提升至 0.92 以上,消除罚款。 
2.静止无功发生器(SVG) 采用 IGBT 全控器件,响应速度达毫秒级,可瞬时、无级调节无功功率,解决传统电容补偿响应慢、精度低的问题。针对光伏功率波动大的场景,能将功率因数波动范围从 ±0.2 缩小至 ±0.05,保障月均功率因数稳定在 0.95 以上,兼具避罚与电费减免收益。 
3.有源电力滤波器(APF) 同步治理谐波与补偿无功,通过抵消逆变器产生的谐波电流(可将谐波含量从 15% 降至 3% 以下),避免谐波导致的功率因数下降。某食品厂应用后,功率因数从 0.85 提升至 0.94,月减力调电费 8000 余元。 
4.AcrelEMS 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 整合上述设备形成闭环控制:通过智能仪表实时采集数据,AI 算法预测功率因数趋势,当低于 0.9 时,优先调动 SVG 快速补偿,同步启动 APF 滤除谐波,bi要时联动四象限控制器调节电容柜。某 5MW 光伏园区应用后,月均功率因数从 0.78 升至 0.96,年减罚款超 120 万元,同时降低线路损耗 15%。 安科瑞从设备到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,解决光伏并网后的功率因数问题,实现降本与能效提升双重价值。 
其实,企业装光伏后功率因数下降并不可怕,关键是找对原因、选对方案。安科瑞的思路是 “按需匹配"—— 能利用现有设备就先优化,需要补就jin准补,既不浪费成本,也能解决问题,让企业真正享受到光伏省电的实惠,不再被功率因数罚款困扰。
|